当前位置:路北动态 > 路北动态 >

路北动态

上好劳动课 乐享成长美

发布日期:2025-06-26 | 浏览次数:


近日,河北日报刊发路北区娘娘庙小学、唐城壹零壹实验小学立足地方实际,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在课程建设、场所拓展、以赛促育、教师队伍搭建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开拓创新,全力打造“以劳育人、五育融合”的劳动育人新体系,让学生上好劳动这门成长必修课。
 

\

6月16日,在唐山市娘娘庙小学劳动课上,学生正在制作艾草鞋垫。

 

 

激发兴趣让劳动教育因地制宜

在行知本草种植园内,管护紫苏、决明子等草药;在教室内,手搓艾绒、自制艾塔、缝制艾草鞋垫;在行知手工坊,包藿香馅水饺……6月16日10时许,记者走进唐山市娘娘庙小学,药香扑面而来,学生们正在上一堂颇具特色的中草药劳动课。

“真正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就要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娘娘庙小学副校长许瑞芹说,针对学生劳动素养、家长劳动认识等内容,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中,我们发现娘娘庙村以绿化种植为特色,家长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种植中草药的经历。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学校除了开展缝纫、清洗等生活技能基础课外,还成立劳动课题组,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激发学生和家长积极性、参与度。”许瑞芹介绍。

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设置课程,是提升劳动教育成效的关键。为此,娘娘庙小学编制中医药特色劳动校本课程,构建“二三四”劳动课程体系,即开展基础课程、特色课程两类课程,以校园、家园、田园三园联动为教学载体,通过主题活动、探究实践、设计创造、榜样激励4种方式,破解“有教育无劳动”和“有劳动无教育”难题,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劳动教育,主体是学生。唐山以劳动课程任务群为引领,充分结合地方及学校优质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一地一特色、一校一品牌’校本课程。”唐山市教育局教育总督学朱生说,目前,该市已开发“红色+”“科技+”“非遗+”等劳动教育特色课程1000余门,成为学生课内教学的有益补充。

为确保劳动教育学以致用,唐山市出台相关方案,明确要求小学低年级注重学生劳动意识启蒙、小学中高年级注重学生卫生和劳动习惯养成、初中注重增加学生劳动知识和技能、普通高中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教学等,进一步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为让“劳”与“学”相融合,唐山突出小切口、项目化学习,将劳动课程跨学科融入数学、语文、生物等科目,实现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过程中的综合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该市实现劳动教育课程在全市大中小学全覆盖。

为开足开好劳动必修课,唐山市持续挖掘优秀劳动课程和教学设计资源,推动网络展示和资源共享。同时,积极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发挥自身优势和服务社会功能,组织师生、提供场所,帮助中小学丰富劳动教育特色课程。

 

强化保障提升劳动教育教学保障

查看釉色情况、观察瓷器形状、触摸表面质感……6月16日,在唐城壹零壹实验小学唐城小陶馆,学生们站在全自动电窑前,仔细检查刚刚烧制好的陶艺品。

“陶瓷产业是唐山市特色产业之一,为传承陶瓷文化,学校以陶艺特色劳动教育为抓手,以‘实景化’育人场馆为载体,打造‘一馆、一坊、一园、一廊’的陶艺基地,让学生在陶艺创作中提升劳动素养,体验匠心精神。”唐城壹零壹实验小学副校长付鑫告诉记者。

在唐城小陶馆,揉泥桌、拉坯机、施釉机等设备应有尽有,宛若一个小型陶艺工作室;陶艺文化长廊像一座小型的开放式博物馆,学生通过触摸屏和陶艺展陈,了解唐山陶瓷文化、中国陶瓷史等内容;泥巴工作坊的3D陶艺打印机,让孩子们感受陶艺“科技感”……让学生上好劳动课,唐城壹零壹实验小学不断强化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

“大力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我市建立以县(市、区)为主、政府统筹规划配置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资源机制,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朱生说,2020年以来,该市已投入3000余万元拓展校内外劳动实践空间。

唤醒学校校内“沉睡资源”,鼓励各学校统筹使用公用经费,积极打造形式多样的劳动教室和校园劳动基地,开发“金角银边”,开辟“校园农场”“一米菜园”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场所,鼓励支持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共享劳动教育资源。目前,该市中小学校内劳动实践场所普及率达100%。

近日,记者走进开平区成人教育中心劳动基地,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中草药园里金莲花等草药已长出嫩芽;快乐渔场的锦鲤在水中自由游弋……基地内的珍馐佳坊、乡村印象等12个实践项目57门课程,搭起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的全方位、全学段、全过程场域。

“作为河北省首批劳动教育实验区之一,开平区专门拨付180万元经费,在全市率先高标准建成劳动实践基地,并实现中小学标准化劳动教室全覆盖。”开平区教育局局长戚雅欣说。深挖校外“资源富矿”,唐山市积极打造中小学校“30分钟劳动实践圈”,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劳动实践场所,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劳动实践新平台,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目前,该市已挂牌省级劳动实践教育基地15个、市级劳动实践教育基地54个,服务师生超60万人次,基本形成“功能多样、互通协作”的省、市、县(市、区)、校四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架构。

 

 

来源:河北日报

网站导航:中国政府网中国河北中国唐山唐山党务公开唐山文明网环渤海新闻网